广州港口航运协会

guang zhou gang kou hang yun xie hui

行业资讯

港口散粮作业损耗分析及减损对策 | 港口科技
来源:港口科技 | 作者:港口科技 | 发布时间: 2024-02-29 | 845 次浏览 | 分享到:

摘要

为规范港口散粮作业、降低散粮在港口作业过程中的损耗,开展港口散粮作业损耗分析及减损对策研究。在阐述港口散粮作业工艺和设施设备的基础上,对港口散粮装卸输送作业和中转仓储作业环节损耗发生的特点,以及撒漏、扬尘、水湿、破损、发热、霉变、虫鼠雀害、污染等8类导致损耗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对作业实践中普遍采用的0.3%和《散粮港口作业减损节约管理指南》规定的0.25%这2个港口散粮作业损耗率控制指标进行分析,提出港口散粮作业减损对策,主要包括应进一步提升散粮作业管理和技术水平、关注散粮作业损耗率控制指标、加快港口散粮作业标准化建设等。

 

00引言

粮食安全是稳定民生国运的压舱石,是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国际社会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减少粮食损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粮食减损等同于粮食增产,是增加粮食有效供给的“无形良田”。据2021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新闻通气会报道,我国每年粮食储藏、运输、加工环节损失量在3 500万t以上,特别是流通环节的损耗偏高。水路运输是我国粮食物流运输的重要方式,而港口是粮食水路运输的关键一环。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2)》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粮食产量为68 284.7万t,沿海港口和内河港口粮食吞吐量分别为24 379万t、14 474万t。港口粮食吞吐规模大、数量多,降低港口环节粮食损耗所带来的节约粮食成效将非常可观。总体看来,已有研究大多侧重于讨论国内外散粮装卸工艺、设备和运输组织形式,提出了一些降低粮食损耗的措施,但并未全面呈现港口作业中散粮损耗的关键因素。本文针对这一空白,开展港口散粮作业损耗分析,提出港口散粮作业减损对策,为进一步规范我国港口散粮作业、降低粮食损耗提供参考。

01港口散粮作业特点


根据《散粮接收发放设施设计技术规程》(LS/T 8011—2017)的定义,散粮是指在粮食流通过程的装卸、运输和储存等作业中以散装形式出现的颗粒状原粮。散粮作业的特点包括散装、散卸、散运、散储,具有装卸效率高、节约包装成本、工人劳动强度低等优势。

1.1 作业工艺港口是散粮运输过程中的中转节点。港口散粮作业主要分为装卸输送作业和中转仓储作业,其中:港口散粮装卸输送作业可分为装卸船、进出仓(场)、装卸车、装卸箱、拆装包(袋)等5种类型;散粮中转仓储作业可分为仓库储存和露天堆场堆存等2种类型。根据作业类型,港口散粮作业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卸船、卸车、卸集装箱、拆包(袋)进仓(场)、出仓(场)装船、装车、装集装箱、灌包(袋),以及水上过驳、车船直取、倒仓等。港口散粮作业主要工艺流程示意图见图1

1.2 设施设备

 

1.2.1 装卸设备

 

装卸船设备散粮装船一般利用散粮流散性强的特点,采用专用的散粮装船机进行装船;对于小型驳船,可直接使用皮带输送机进行装船。散粮卸船机械分为间歇型卸船机和连续型卸船机等2大类,其中:间歇型卸船机是指各类抓斗卸船机;连续型卸船机主要包括吸粮机、夹皮带卸船机、链斗式卸船机、螺旋式卸船机、埋刮板式卸船机等。

 

装卸车设备散粮装车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高架存仓装置,借助散粮的自重,从高处通过溜管将物料送入车内;散粮卸车一般通过打开车门自流的形式卸车,或使用翻车机配合卸车。此外,也可以使用铲斗、自行式的斗式装载机进行装卸。

 

装卸箱设备散粮装箱主要采用集装箱水平装粮和集装箱倾斜装粮等2种方式,其中:水平装粮方式主要利用移动式伸缩皮带机伸入集装箱内部的方式进行装粮;倾斜装粮方式首先通过翻转设备使集装箱倾斜一定角度,然后利用伸缩溜管进行装粮。卸粮与卸车作业类似,主要利用粮食自流性特点,通过翻转平台、集装箱翻转机等设备使集装箱倾斜一定角度后自动卸粮。

 

拆装包(袋)设备主要通过专用的灌包机和拆包机进行包(袋)装卸粮作业。

 

1.2.2 输送系统

 

输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将运输工具在码头卸下的散粮转运到粮仓储存或将粮仓储存的散粮转运到运输工具上,可分为水平及倾斜输送、垂直输送等2类。水平及倾斜输送设备主要包括皮带输送机、刮板输送机等,通常用于接运卸船机卸下的物料、转运码头前沿固定皮带机运送的物料、散粮进出筒仓的输送、散粮装船的输送等主要散粮运输环节;垂直输送设备主要是竖直提升机,常见的有斗式提升机,其作用是将散粮竖直提升到散粮筒仓顶部的输送机上。

 

1.2.3 仓储设施

 

仓储设施主要包括仓库和堆场。仓库为专业化的仓储设施,根据样式可分为筒式仓(立筒仓、浅圆仓)、房式仓(平房仓、高大平房仓、楼房仓)等2类。立筒仓因其机械化程度高、易于管理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港口散粮中转仓储作业中。堆场为简易、临时的仓储设施,当仓库仓容不足时,部分类型散粮可考虑选择在堆场进行临时性堆存。根据仓储需求、仓储能力和地理条件等多种因素,不同港口在仓储设施的种类选择上并不唯一。

 

1.2.4 常见配套设备

 

常见配套设备主要包括除尘抑尘设备、粮情监测设备、计量设备、通风设备、排水设备、供电照明设备等。

 

02港口散粮作业损耗分析

 

港口散粮作业损耗可定义为散粮在港口中转作业过程中因直接或间接原因造成的粮食量的减少。

2.1 损耗发生的环节

 

不同环节作业特点的差异会引起不同类型的粮食损耗。装卸输送环节易发生损耗的类型主要包括撒漏、水湿、破损、虫鼠雀害和污染等,损耗的发生与具体作业环节(装卸船、进出仓、装卸车等)所采用的作业设备、作业方法、作业流程、所处场景等因素密切相关。中转仓储环节易发生损耗的类型主要包括水湿、虫鼠雀害、发热、霉变和污染等,损耗的发生与仓储设施类型、设施条件、仓储时长、散粮类型及品质、温度、湿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2.2 导致损耗的因素

 

根据上述分析,导致港口散粮作业损耗发生的因素主要包括撒漏、扬尘、水湿、破损、发热、霉变、虫鼠雀害、污染等8种类型。

撒漏。撒漏主要发生在装卸输送环节,包括作业过程中粮食的撒出和作业结束后粮食的遗漏,与装卸作业类型、作业设施设备、作业管理等因素有关。例如在使用机械化输送系统时,设备振动和急停、皮带跑偏、运输流量超过输送线输送能力、挡料板安装不当等均会造成撒漏。撒漏会造成粮食质量的减少,作业后清扫回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粮食损耗。

 

扬尘。扬尘主要发生在装卸输送环节,与散粮自身情况、作业设施设备等因素有关。例如在散粮输送系统中远离除尘系统吸风点和溜管落差较大的地方[8]都易产生扬尘。粉尘飘散会造成粮食计量质量的减少,作业后应根据业主要求对收集到的粉尘进行处理。

 

水湿。水湿在装卸输送、中转仓储过程中均会发生,与散粮自身情况、作业时天气状况、作业设施设备等因素有关。例如散粮自身水分含量较高、作业环境空气湿度过高、作业过程中水分进入等均会造成粮食水湿。水湿后的粮食若不及时进行摊晒、烘干等处理,后续仓储或运输过程中容易霉变,进而导致粮食品质下降。

 

破损。破损主要发生在装卸输送环节,与作业方法、作业设施设备等因素有关。例如装卸过程中机械碾压或碰撞,尤其在装粮开始阶段,粮食高位落入容器底部与容器碰撞易造成粮食颗粒破碎。破损不直接导致粮食量的减少,但会导致粮食品质下降,同时破损后的粮食更易产生粉尘。采取加装粮食降碎装置、降低作业过程中的粮食落差等措施可减少粮食的破损。

 

发热。发热主要发生在中转仓储环节,与散粮自身情况、仓储设施等因素有关。例如粮食的呼吸作用会导致粮温升高。发热一方面会导致粮食板结、霉变,影响粮食品质;另一方面会加快粮食干物质和水分的消耗,造成粮食量的减少。采取增加通风频次、进行翻堆或倒仓作业等措施可有效减少粮食发热的概率。

 

霉变。霉变主要发生在中转仓储环节,与散粮自身情况、储存环境(温度、湿度)等因素有关。例如水分含量较高的散粮易发生霉变。发生霉变会导致粮食品质下降,对入库粮食品质进行把控并采取通风、降温等措施可降低发生粮食霉变的概率。

 

虫鼠雀害。虫鼠雀害主要发生在中转仓储环节,与散粮自身情况、储存环境等因素有关。例如入库粮食已发生虫害、仓储设施本身存在虫鼠患、围护材料破损等均会导致虫鼠雀害的发生。虫鼠雀害的发生一方面会直接导致粮食量的减少,另一方面会影响粮食品质(如虫害)。对入库粮食品质进行把控(虫粮等级判定),以及针对害物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熏蒸、诱捕、低温仓储等)可减少虫鼠雀害的发生。

 

污染。污染在装卸输送及中转仓储过程中均会发生,主要包括粮食混质、化学试剂污染等情况。例如撒漏粮食的清理回收可能带入泥沙等杂物,散粮拆包可能混入包装袋碎片等杂物。污染会影响粮食品质,间接造成散粮损耗。通过加强作业管理,避免反复拆装包(袋)等可减少粮食污染的发生。

 

2.3 损耗率控制

 

损耗率是反映港口散粮作业损耗情况的定量指标。在实践中,港口散粮作业损耗率控制指标一般由发货方和接收方与运输企业共同协商确定。运输(含装卸)合同中一般规定在散粮储存及发放过程中进出仓正常损耗不超过0.3%,有的合同不对损耗率进行约定。港口散粮作业具有中转作业、短期仓储、快速流通的特点,随着行业整体技术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目前港口散粮作业能普遍达到0.3%的损耗率控制标准。2022年9月,交通运输部印发《散粮港口作业减损节约管理指南》,以推荐引导的形式将0.25%作为港口散粮作业损耗率控制指标。《散粮港口作业减损节约管理指南》提出:“港口企业应采取优化作业流程、提高作业效率等措施,加快散粮在港口环节的周转流通,尽量减少散粮在港仓储时间,散粮在港期间从进库(仓)到出库(仓)过程的损耗率宜不大于0.25%。

 

03港口散粮作业减损对策

 

3.1 提升散粮作业管理和技术水平

 

降低港口散粮作业损耗可通过加强作业管理和提升散粮装卸技术水平来实现。在管理方面,加强作业前、作业中和作业后的作业管理,以及规范设施设备的使用要求:作业前,确保场所整洁、干燥,在船岸、船船间等铺设网布防撒漏;作业中,对撒漏粮食及时清理回收;作业后,及时清理装卸机械及工属具残留散粮。在设施设备方面,应规范散粮装卸输送设备的使用,加强仓储设施隔热、防虫鼠雀害、防水湿、防污染、防霉变的管理。在技术方面,加强港口信息化建设,提升散粮作业信息化管理水平,通过粮情检测系统对散粮港口作业损耗进行监测;使用立筒仓等现代化仓储设施,实现全流程机械化、自动化作业和科学管理;采用因地制宜的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相结合的粮堆降温通风技术方法等。

3.2 关注散粮作业损耗率控制指标

 

港口散粮作业损耗率控制指标提出的意义在于引导港口企业加快提升作业管理和技术水平,进一步降低港口散粮作业损耗。港口企业可参考《散粮港口作业减损节约管理指南》提出的0.25%损耗率控制标准,在指标执行过程中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一是散粮在港仓储时间,根据港口散粮中转作业的特点,应督促货主加快散粮周转流通,减少散粮在港时间;二是入库粮食品质,结合“原货原转”的作业实际,在确保入库粮食品质的情况下再考虑损耗定量控制。

 

3.3 加快港口散粮作业标准化建设

 

从我国散粮物流体系建设的角度统筹港口散粮作业标准化工作,加快建立符合我国港口实际情况的散粮作业标准体系,包括但不限于基础标准、技术标准、服务标准、运维标准、安全标准等。结合标准体系,加快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兼顾管理和技术等2方面内容,形成针对港口散粮作业每一环节、对应港口作业不同损耗类型的具体方案,确保标准的先进性和适用性。标准发布后,充分发挥政府、行业协会的组织作用,确保标准实施效果,引导港口散粮作业标准化发展。

 

04结 语

 

本文对港口散粮作业特点、损耗发生环节、损耗导致因素、损耗率控制指标进行分析,提出港口散粮减损对策。下一步,可结合港口散粮作业损耗率控制指标,针对港口散粮作业损耗发生的环节和导致损耗的因素,进一步梳理总结应对措施和具体技术要求,形成标准化文件,为规范港口散粮作业、降低散粮在港口流通环节的损耗提供技术指导。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海员路97号外运大楼601、604房


电话:020-83040743

          020-83705629


传真:020-83040241

邮箱:info@gpssa.org.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