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港口航运协会

guang zhou gang kou hang yun xie hui

行业资讯

纯电动力船舶相关问题浅析
来源:前沿电船 | 作者: 前沿电船 | 发布时间: 2025-03-17 | 255 次浏览 | 分享到:

这个环保意识日益增强、能源转型迫在眉睫的时代,纯电动船舶作为绿色航运的重要发展方向,正逐渐成为行业焦点。接下来,我将从多个关键角度阐述其发展现状、面临问题及未来走向,也请大家随时提出宝贵意见和疑问,咱们共同交流进步。

一、现状剖析:纯电动船舶技术知多少

纯电动船舶,作为一种新兴的绿色航运工具,其技术原理并不复杂。简单来说,它以可充电电池作为主要动力源 ,通过电力驱动推进系统,实现船舶在水面上的航行。与传统燃油船舶相比,纯电动船舶就像是从燃油汽车升级为电动汽车,最大的优势在于零排放,极大地减少了对空气和水域的污染。

从全球范围来看,纯电动船舶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全球在建及营运的电动船数量不断在攀升,类型涵盖渡船、近海船、客船、拖船等多种船型。据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初步统计,截至2024年6月,中国已建成的和在建的纯电动船舶约440余艘,未来几年有望保持高速增长。这些数据表明,纯电动船舶正逐渐从概念走向现实,成为航运领域的一股新兴力量。

二、续航与电池难题怎么破?

尽管纯电动船舶前景广阔,但就像电动汽车发展初期一样,它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续航里程有限和电池性能不足,就是制约其大规模应用的两座“大山”。

目前,大多数纯电动船舶的续航里程相对较短,一般只能满足内河、近海等短距离航行需求。以常见的内河电动游船为例,一次充电后的续航里程可能仅在几十公里到上百公里不等,难以满足长距离的运输任务。而在一些需要长时间连续作业的港口拖船、工程船等场景中,续航能力不足也严重限制了电动船舶的使用效率。

这背后的关键因素,就是电池技术。当前,纯电动船舶主要采用锂离子电池作为动力源,虽然锂离子电池在能量密度、充放电效率等方面有了很大进步,但与传统燃油相比,其能量存储密度仍然较低。这意味着,要储存相同能量的电能,电池的体积和重量要比燃油大得多,这不仅占据了船舶大量的空间,还增加了船舶的自重,进一步影响了续航能力。

此外,电池的寿命和充放电性能也不容忽视。频繁的充放电会导致电池容量逐渐衰减,缩短电池的使用寿命,增加运营成本。而且,目前电池的充电速度相对较慢,一次完整充电可能需要数小时甚至更长时间,这在实际运营中大大降低了船舶的使用效率,就像电动汽车在长途旅行中频繁找充电桩一样不便。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发力。在电池技术研发上,加大对新型电池材料的研究投入,如探索固态电池、氢燃料电池等在船舶领域的应用。固态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有望大幅提升船舶的续航里程;氢燃料电池则以氢气为燃料,通过电化学反应产生电能,不仅能量转换效率高,而且排放物只有水,真正实现了零排放。宁德时代就曾宣布,公司早在 2017 年正式布局船舶电动化,是首家得中国船级社 (CCS) 最新检测指南《纯电池动力船舶检验指南》认可和检验的动力电池企业,目前全球已有 500 多艘搭载宁德时代电池的新能源船舶投入应用。

同时,优化电池管理系统(BMS)也是关键。BMS 就像是电池的 “智能管家”,通过实时监测电池的电压、电流、温度等参数,合理控制电池的充放电过程,避免过充、过放和过热等问题,从而延长电池寿命,提高电池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一些先进的 BMS 系统还具备故障诊断和预警功能,能够及时发现电池的潜在问题,提前采取措施,保障船舶的安全运行。除了技术层面的突破,建立完善的充换电基础设施网络也至关重要。在港口、码头等关键位置建设快速充电桩和换电站,为电动船舶提供便捷的补能服务。换电模式可以大大缩短船舶的充电时间,增加船舶的运营时间,提高运营效率,就如同电动汽车的换电模式一样,让船舶在短时间内更换满电电池,继续投入运营。

三、安全风险如何防控?

除了续航和电池问题,纯电动船舶的安全风险也不容忽视。作为全船唯一的动力来源,电池动力系统不仅要提供船舶航程所需的电力,还需要保障对船舶正常航行、船舶安全及冷藏货物所必需的设备供电,并保证至少最低舒适的居住条件和生活条件的供电。在电池动力系统严重受损的情况下,将造成全船同时失去动力和电力。而船舶的航行环境与陆上环境有很大不同,大多数水域水是流动的,受气象、水文、航道和交通等因素影响,一旦失去动力,极有可能引发撞船、搁浅等船舶事故。

2019 年 10 月 10 日,挪威渡船公司 Norled 旗下 “MF Ytteroyningen” 号客船的蓄电池室发生小型火灾事故,船舶通过另一半的传统动力返回港口,乘客和船员安全撤离。在船舶回到港口以后,当天晚间,船上锂电池所在的处所 (甲板下方的相关区域) 发生了严重的气体爆炸,造成重大破坏。而且由于不知情,赶去事故现场灭火的 12 名消防员因接触与电池有关的有害气体而被送往医院。该船采用了三元锂电池,其二次爆炸极有可能与三元锂电池受损释放氧气及可燃气体有关。这起事故为纯电动船舶的安全问题敲响了警钟,也让我们更加关注电池动力船舶在火灾和爆炸方面的潜在风险。

为了有效防控这些安全风险,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在船舶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冗余电源系统的设计,确保在电池动力系统出现故障时,船舶仍能保持基本的航行和安全能力。比如,可以配备应急发电机组或超级电容等备用电源,当主电池系统失效时,备用电源能够迅速启动,为关键设备供电,避免船舶失电导致的严重后果。还需要制定完善的火灾防控措施。从电池系统的选型和布局,到防火材料的使用、火灾探测与报警系统的安装,再到灭火设备的配备,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在电池系统方面,应选择安全性高、热稳定性好的电池,并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安装和维护。同时,要加强对电池舱室的通风和散热设计,防止电池过热引发火灾。在防火材料的使用上,应选用符合防火要求的材料,对电池舱室、电气设备舱室等关键区域进行有效的防火分隔,阻止火灾蔓延。安装先进的火灾探测与报警系统,能够及时发现火灾隐患并发出警报,为人员疏散和灭火救援争取宝贵时间。配备适合锂电池火灾的灭火设备,如细水雾灭火系统、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等,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扑救。

加强船员的安全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船员作为船舶运营的直接参与者,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直接关系到船舶的安全。因此,要定期组织船员进行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让他们熟悉船舶的安全设备和应急操作流程,掌握火灾、触电等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四、成本

成本问题也是纯电动船舶发展过程中绕不开的一大挑战。目前,纯电动船舶的初始投资成本普遍较高,这主要是由于电池系统、电力驱动系统等关键设备的成本相对昂贵。以一艘小型内河电动客船为例,其造价可能比同类型的燃油客船高出30%-50%,这使得许多船东在选择电动船舶时望而却步。

除了初始投资成本,运营成本也是影响纯电动船舶经济性的重要因素。虽然电动船舶在能耗成本上相对较低,但电池的使用寿命有限,更换电池的费用较高。以常见的锂离子电池为例,其使用寿命一般在5-10年左右,当电池容量衰减到一定程度后,就需要进行更换,这无疑增加了船舶的运营成本。此外,由于电动船舶技术尚处于发展阶段,相关的维修保养技术和人才相对匮乏,维修保养成本也较高,进一步削弱了电动船舶的经济竞争力。

为了降低成本,实现纯电动船舶的经济可行性,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努力。首先,要充分发挥规模经济效应。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和产业规模的扩大,电池等关键设备的生产成本有望大幅降低。就像电动汽车产业一样,随着产量的提升,电池成本不断下降,纯电动船舶也有望迎来成本的“拐点”。政府和行业协会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引导企业加大对纯电动船舶的研发和生产投入,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

政策补贴也是降低成本的有效手段。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购置补贴、运营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降低船东的采购和运营成本,提高他们使用电动船舶的积极性。一些地区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对购买电动船舶的船东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或者对使用电动船舶的企业减免税收,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成本压力,促进了电动船舶的推广应用。

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使用寿命,降低电池成本,也是降低纯电动船舶成本的关键。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电池材料和技术的出现,有望在提高电池性能的同时降低成本。通过优化船舶设计,提高船舶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也可以间接降低运营成本。

五、基础设施如何跟上?

要让纯电动船舶跑得更远、更顺畅,充换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必不可少。目前,纯电动船舶充换电基础设施不足,仍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许多地区,电动船舶的充电点分布不均,数量稀少,导致船舶在需要充电时,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寻找合适的充电地点,严重影响了运营效率。而且,不同的电动船舶可能需要不同类型的充电设备,这就导致充电设施的兼容性差,通用性不足。一些老旧港口,由于建设时间较早,没有预留充足的空间和电力容量来建设充换电设施,难以满足电动船舶的需求。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在港口、码头、船舶停靠点等关键位置,合理布局岸电设施和换电站。江苏常熟海事局就积极推动辖区岸电建设,实现了非危码头泊位岸电设施配备率100%,码头岸电设施、安全规范使用验收达标率100% ,常靠电煤船使用岸电率100%,具备岸电使用能力的船舶靠港岸电使用率100%,极大地促进了电动船舶在当地的应用。

要提高充电设施的兼容性和通用性,制定统一的充电标准和接口规范,确保不同类型的电动船舶都能方便快捷地进行充电。还可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提高建设效率和服务质量。探索创新的运营模式,如电池租赁、共享充电设施等,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设施的利用率。

未来,纯电动船舶技术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突破,换电技术有望实现更大的飞跃。通过研发更高效的换电设备和技术,进一步缩短换电时间,提高换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让船舶换电像汽车加油一样便捷。智能化升级也将成为纯电动船舶的重要发展方向。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船舶的智能航行、智能管理和智能维护。智能航行系统可以根据实时的气象、水文、航道等信息,自动规划最优航线,避免碰撞风险,提高航行效率;智能管理系统可以实时监测船舶的运行状态,对设备进行远程诊断和维护,降低运营成本;智能维护系统可以通过数据分析预测设备的故障隐患,提前进行维护保养,保障船舶的安全运行。

来源: 前沿电船 原创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海员路97号外运大楼601、604房


电话:020-83040743

          020-83705629


传真:020-83040241

邮箱:info@gpssa.org.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