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行业发展趋势与国际实践经验看,中国多式联运总体处于发展初期。
“十五五” 期是多式联运行业发展的变革期,数字化与绿色化是驱动其发展的两大核心趋势,这不仅是行业自身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更是顺应时代发展、应对全球挑战的必然选择。
数字化与绿色化并非孤立发展,而是深度融合、相互赋能。数字化技术为绿色化发展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和高效的管理手段,绿色化需求则推动数字化技术向低碳方向迭代。
数字化:多式联运的智慧引擎
电子运单:推动全流程数字化
传统纸质运单在多式联运链条中,因需在货主、货代、承运人、港口、海关等多主体间反复传递,存在信息滞后、篡改风险高、核验效率低等痛点,严重制约运输时效。电子运单全流程数字化通过区块链、电子签名等技术,实现运单信息的 “一次录入、全程共享、不可篡改”。发货人在线完成信息填报后,系统自动生成带有唯一电子标识的运单,同步推送至各参与方端口,海关可凭电子运单实现 “无纸通关”,港口可依据运单信息提前规划装卸作业,承运人则能通过运单数据优化配载方案。
内河航运数字化智慧化转型:激活内河运输 “黄金水道” 潜能
内河航运作为多式联运的低成本环节,长期受航道感知不足、调度粗放等问题限制。“十五五” 期间,内河航运将进一步向 “全域感知、智能决策、协同管控” 升级。通过在航道沿线布设物联网传感器、无人机巡航监测、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实时采集水位、流速、气象、船舶动态等数据,构建 “数字孪生航道”。结合人工智能算法,系统可自动生成最优航线,规避浅滩、暗礁等风险,并根据港口泊位占用情况、货物到港计划,实现船舶 “预约停靠、优先装卸”。
多式联运信息平台:构建 “一站式” 协同服务生态
多式联运数据交互共享已成为全行业发展共识,各方面正在全力推动。多式联运信息平台能有效打破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运输方式的 “信息壁垒”,整合货流、车流、船流、信息流等核心资源,形成覆盖运输全链条的服务体系,为货主提供 “一单到底” 的运输状态查询、异常预警等服务,为运输企业提供智能配载、路径优化、运力交易等功能。
智能港口与无人作业:推动高效转运作业
港口作为多式联运的关键节点,数字化转型向 “无人化、智能化” 深度推进。码头作业环节,无人集卡、智能龙门吊、自动堆垛机等设备通过 5G+工业互联网实现协同作业。同时,港口与铁路、公路的 “无缝衔接” 也借助数字化升级,通过智能闸口、预约通关等系统,实现集装箱 “船到港即卸、卸完即装火车/卡车”,港内停留时间大幅缩短。
区块链技术深度应用:筑牢多式联运信息安全 “防护网”
多式联运涉及主体多、合同链条长,信息篡改、责任纠纷等问题频发。区块链技术凭借 “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可追溯” 的特性,成为解决这些痛点的关键。在运单管理方面,区块链存证电子运单,确保货权转移、费用结算等环节的信息真实可查;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基于区块链的仓单质押融资,让金融机构可实时核验货物存储状态,降低融资风险;在跨境运输中,区块链整合提单、报关单、保险单等数据,实现 “一单通”,避免单据伪造,提升跨境物流效率。
绿色化:多式联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新能源船舶与新能源重卡:引领运输装备绿色迭代
运输装备的绿色化是多式联运降碳的核心抓手。水路运输领域,新能源船舶替代传统燃油船舶成为主流方向,涵盖纯电动船舶、液化天然气(LNG)动力船舶、氢燃料船舶等多种类型。纯电动船舶适用于内河短途运输和港口支线运输,LNG 动力船舶则凭借续航能力强的优势,广泛应用于沿海及远洋运输。在公路运输环节,新能源重卡(包括纯电动重卡、氢燃料电池重卡)逐步替代燃油重卡,在港口集疏运、矿区短途运输等场景大规模应用。此外,新能源装备的配套设施也加速完善,预计“十五五” 期内河港口充电桩、沿海港口LNG 加注站、公路服务区充换电站与加氢站的布局将进一步完善,解决新能源装备 “续航焦虑”。
“双碳” 目标驱动下的绿色物流:优化全链条碳减排路径
“双碳” 目标倒逼多式联运行业从 “单点降碳” 转向 “全链条绿色化”。在运输结构优化方面,大力推进 “公转铁”“公转水”,将大宗货物中长距离运输从公路转向铁路、水路。此外,碳足迹管理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多式联运企业开始建立全链条碳核算体系,通过购买碳汇、参与碳交易等方式,抵消剩余碳排放,实现 “碳中和” 运输。
绿色认证与标准体系建设:规范行业绿色发展方向
健全的绿色认证与标准体系是多式联运绿色化发展的 “指挥棒”。在国际绿色标准对接加速的背景下,我国需要进一步积极参与国际物流绿色认证体系建设,推动国内标准与欧盟 “绿色物流认证”、国际海事组织(IMO)“碳强度指标(CII)” 等接轨,提升我国多式联运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总体思路是通过第三方机构对多式联运企业的绿色运营能力进行认证,认证结果与政策扶持、市场准入挂钩。同时,对 “绿色多式联运企业” 认证的主体,给予税收减免、优先参与政府项目招标等优惠;对未达到碳排放标准的企业,实施限产、罚款等惩戒措施。
来源:21世纪多式联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