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为适应我国内贸集装箱运输货物重量大,货类庞杂等特点,解决散货装箱难、易胀箱、货损货差大,以及人力、机械和时间成本高等问题,通过大量分析和试验,设计了适应多式联运的快速转运智能集装箱。以该箱为载体,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手段,首次提出共享集装箱的理念,设计了共享集装箱平台的功能架构,提出了适应我国内贸运输发展的智慧共享物流运营模式。该模式将突破传统海运业“以船订箱”的运营模式,创新钢铁等大宗商品流通新模式。
本文作者:杨秋平 宁 涛 夏春禹 戴江红
一、我国集装箱行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是全球集装箱运输和装备生产的大国,集装箱运输量和生产量均列世界首位,集装箱运输已成为我国货物标准化运输的主要方式。
而随着现代物流多元化、精准化发展,也对我国集装箱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集装箱规格的多元化提出了新要求。为适应物流多元化的发展需求,特种货物集装箱运输在整个集装箱运输中的比例不断增加,涌现了煤炭等大宗散货运输的敞顶箱、发动机等大件运输的台架箱等众多新业态产品,“散改集”运输的发展对集装箱的生产工艺、装卸工艺提出了新的要求,客观需要改进集装箱的强度结构、装卸方法,以实现便利运输作业。
二、普通国际标准集装箱在我国内贸运输中存在的不足
目前,我国内贸集装箱运输主要以煤炭、矿建材料等散杂货运输为主,具有货物重量大、货类庞杂等特点。

近年来,随着我国“散改集”业务的发展,玉米、煤炭等许多大宗物资都装入普通国际标准集装箱中运输。由于普通国际标准集装箱诞生之时是以装载件杂货为主,在设计之初并没有考虑到装载散货功能,因此普通国际标准集装箱在我国内贸集装箱运输中面临着易胀箱、箱损货损大、装卸环节多,以及人力、机械成本高,螺纹钢、卷板、液袋等货种不适合装箱等问题,同时在公路、铁路运输中还面临着重量限制导致亏吨、空箱调运频繁、调箱成本高等问题。
三、新型智能集装箱设计
(一) 技术参数
为了探索适应我国内贸运输特点的最佳集装箱型,通过大量分析和试验,设计了适应我国内贸运输特点和多式联运发展的智能40英尺半高硬开顶重载集装箱(简称“半高箱”)。该箱采用八角柱设计,长×宽×高分别为12.192米×2.438米×1.7171米,总重40.5吨,最大载重37吨,上部采用双开硬顶,同时保留箱门,并配备北斗定位系统。半高箱的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智能40英尺半高硬开顶重载集装箱模型
(二)优势特点
半高箱具有重载能力强、适货性多、装卸便捷高效、兼容通用性高和智能可视跟踪等优势特点,满足我国公路、海运和铁路的载重标准,可广泛用于货物装箱、运输,海铁、海陆、江海等联运的门到门全程运输,让许多以往不适合装箱的散杂货物实现“散改集”,提升供给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式联运。

图2 半高箱的适用货类
1. 重载能力强
普通40英尺国际标准集装箱在重载起吊时易变形,重载负荷得不到有效发挥。
半高箱采用八角柱设计承重大强度高,可确保重载时中间箱体不变形,箱体结构更加安全。

图3 半高箱与普通国际集装箱的高度对比
2. 适货性多
半高箱兼顾超长、固体和散杂货物,各类钢材、粮食、矿粉、煤炭等均可装箱,扩大集装箱运输种类,推动“散改集”运输。
(三)兼容通用性高
半高箱的长度和宽度与普通国际标准集装箱一致,三个半高箱的高度与两个普通国际标准集装箱相同,在海运中可利用双20英尺吊具装卸,与普通国际标准集装箱灵活配载运输,无需改变现有标准换装工具和载运机具。同时,半高箱载重量可满足公路货运车辆总质量最大限重标准,弥补普通国际标准集装箱亏吨问题。在铁路运输中可通过双层堆叠运输实现车板载重零损耗。
表1 智能40英尺半高硬开顶重载集装箱的技术参数

(四)装卸便捷高效
半高箱灵活的上开顶方式便于散杂货物自上部装卸,降低人力、机械使用环节,装卸简便、效率高、成本低,弥补了软顶箱水密性差和不适合装高价值货物的弊端。
(五)智能可视跟踪
半高箱配备北斗定位系统,拥有实时定位、轨迹回放、集装箱管理等功能,可实现集装箱的可视化跟踪,适合门到门全程物流运输。
四、集装箱共享运营模式创新
将半高箱技术创新与“互联网+”平台服务创新深度融合,以半高箱为载体,利用互联网、信息化的手段,建立共享集装箱网络平台,把共享概念从理念变成现实,建立适应我国内贸运输的共享物流运作模式。
(一)共享集装箱网络平台
以半高箱为技术载体,以“互联网+高效物流”为服务创新手段,结合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集成北斗和GPS双模通讯,建立共享集装箱网络平台,实现集装箱线上预订、自由租箱、在线结算、随借随还的灵活共享租赁业务。租箱客户可通过共享集装箱平台进行租箱、提箱、还箱,箱主可进行租箱接单、还箱审批、箱动态管理、箱损管理、北斗定位查询等操作。同时基于平台集合的海量信息,经过数据挖掘分析可为用户提供海运订舱、电子保单、空箱智能调配、货源分析等衍生增值服务。

图4 共享集装箱网络平台功能模块
(二)“以箱定船”新运营模式
通过半高箱与网络平台的结合将打破海运业“以船订箱”(用户使用集装箱必须以预定船公司的箱位为前提)的传统模式,形成“以箱定船”(用户在确定运输船舶前就可以用箱装货)的新运营模式,解决空箱调运频繁、调箱成本高、收货不及时等行业痛点问题。这种模式既满足了客户灵活使用集装箱的需求,也最大化地提高了集装箱的周转率,促进货物流通更加便捷、高效,降低社会物流成本。
(三)创新大宗货物流通模式
目前我国大宗商品采用期货形式交割,采购批量大、中间商多,形成了多级分销贸易链条和多次场站分拨的物流体系。半高箱“散改集”模式的出现将突破原有钢材等大宗商品在物流运输上业务碎片化的瓶颈,通过共享集装箱平台,实现货物“门到门”一单制全程物流服务,改变货主及贸易商原有的产销模式,缩短销售链条,为消费者向生产商直接订货创造了一种新渠道,有效穿透钢材等大宗货物原有物流体系,减少中间环节,优化了国内当前物流组织模式,推进多式联运发展。

图5 钢铁贸易流通环节
五、结论
本文设计了一种适应我国内贸运输特点和多式联运发展的智能40英尺半高硬开顶重载集装箱,依托该箱智能可视化跟踪等特点,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基于移动智能终端技术的共享集装箱网络平台,实现集装箱线上灵活的共享租赁业务,创新适应我国内贸运输的智慧共享物流营运模式。
未来,将通过完善共享集装箱平台功能,进一步推广半高箱的市场应用范围,深度挖掘半高箱的经济社会效益,探索半高箱铁路双层运输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