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港口航运协会

guang zhou gang kou hang yun xie hui

行业资讯

港口标准体系框架构建 | 港口科技
来源:交通运输部 港口科技 | 作者:港口科技 | 发布时间: 2023-06-28 | 457 次浏览 | 分享到:

摘要

为了提升港口标准化发展水平,为港口技术发展提供标准依据,开展港口标准体系构建研究。在分析港口标准化发展形势和需求、工作方向和重点的基础上,讨论构建港口标准体系的必要性,阐述港口标准的内涵,提出港口标准体系构建的原则,明确港口标准体系的范围。从基础标准、服务标准、技术标准、产品标准等4个方面研究确定港口标准体系的结构,构建港口标准体系框架,并提出标准化推动港口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及标准体系实施应用的建议。


引言

港口是涉及多个专业的综合运输系统,包括港口安全、港口设施保安、节能、环保、信息、港口工艺与设备等。港口标准化工作是对港口进行有效管理、提升质量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港口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标准体系是标准化工作的顶层设计,是对今后一段时期标准制修订等工作的宏观布局,是标准化工作开展的基本依据。因此,以提升港口技术发展水平为目标,研究和构建我国港口标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利于提升港口标准管理水平,而且能够更好地发挥标准化在推进港口高质量发展中的规范作用、支撑作用和协调衔接作用。


我国港口标准化发展概况

1.1发展形势和需求

现代港口业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近年来,作为全球供应链的重要环节之一,现代港口逐渐呈现出网络化、服务柔性化、绿色生态化、智慧化等发展特征,并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建设交通强国的背景下,交通运输部出台了《关于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导意见》等指导港口高质量发展的文件,提出“形成统一的多式联运标准和规则”,“加强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加大港作机械等装备关键技术、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操作系统研发与推广应用”,“大力推进港口无纸化作业,完善‘一站式’‘一网通’等信息服务系统”,“提升邮轮等客运码头综合服务功能”等具体要求。同时,《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立交通运输高质量标准体系”,“标准化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等要求。现阶段,港口装卸作业等传统业务领域的技术标准已经基本确立,推动标准化与港口科技创新互动发展,用标准引领港口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港口标准化工作的重要内容。

 

1.2工作方向和重点

从标准化工作方向来看,近年来,港口走向了更安全、更绿色、更智慧、更高效的发展道路,港口标准制修订的重点也放在了相关标准上。在安全发展方面,完成了《港口作业安全要求 第1部分:油气化工码头》(GB 16994.1—2021)、《港口作业安全要求 第2部分:石油化工库区》(GB 16994.2—2021)、  《港口作业安全要求 第3部分:危险货物集装箱》(GB 16994.3—2021)、《港口安全作业要求 第7部分:水泥》(GB 16994.7—2022)等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推进《港口安全作业要求 第4部分:集装箱》《港口作业安全要求 第5部分:件杂货物》《港口安全作业要求 第6部分:固体散装危险货物》等关键标准的制定,保障港口安全生产。在绿色发展方面,启动修订港口牵引车标准,增加LNG内燃机驱动、电力驱动、氢燃料电池驱动的全挂牵引车和半挂牵引车技术要求,从源头上把住水路运输节能减排关。在智慧港口发展方面,开展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标准体系研究和《自动化集装箱导引车》《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操作系统技术要求》《自动化集装箱起重机远程操控安全作业规程 第1部分:岸边集装箱起重机》《自动化集装箱起重机远程操控安全作业规程 第2部分:集装箱门式起重机》等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在自动化码头规模化发展的初期,引导其良性有序发展;启动制定《基于区块链的港航集装箱信息交换平台接口技术要求》《港口基础地理信息交换服务技术要求》等标准,推动区块链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在港航货物运输信息交换中的应用。在提升多种运输方式的转换方面,开展《港口海铁联运电子数据交换技术要求》等国家标准的制定,加快多式联运在港口环节的信息交换共享效率。

港口标准体系构建

2.1构建港口标准体系的必要性

2.1.1港口标准化建设工作的基础

构建港口标准体系是港口标准化的基础性工作,体现了港口领域标准的完整性和协调性,以及标准之间的联系。标准体系从顶层设计角度出发,对现有标准规范进行分类梳理,对未来需求进行前瞻性规划,形成科学合理且执行性较强的工作方案,为港口行业内标准编制单位开展工作提供依据,也为今后分步骤执行标准制修订计划指明了方向。

2.1.2提升港口技术和服务水平的重要保障

标准化是实现港口行业各项技术成果的应用、提高港口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的重要保证。标准体系作为港口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能够指导港口技术标准化工作的推进。从顶层设计角度出发,形成体系框架,考虑安全、绿色、智慧等重点发展方向,能够充分发挥标准化在引领港口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和保障作用,有效引导港口技术和服务水平提升。

2.1.3为政府管理和企业应用提供依据

构建层次清晰、构架合理的港口标准体系,将港口领域所需标准规范有序分类,既为政府管理部门对行业进行规范管理和政策扶持提供依据,也可使港口相关从业人员在工作中更加方便、清晰地找到合适的技术标准,从而双向推进行业的管理和发展。


2.2港口标准的内涵

港口标准是指在港口相关范围包括港池、进出港航道、泊位等水域以及水面以上的所有港口陆域(码头前沿、货运站、堆场、办公生活区域等)中,为满足行业管理需要和用户需求,结合港口生产特点,制定的可重复使用的规则、准则、规范或要求。纳入港口标准体系的标准是港口领域现行有效或未来拟制定的技术标准。


2.3港口标准体系构建原则

2.3.1遵循法规原则

港口标准体系是港口行业标准制修订和管理的主要依据,其构建应紧紧围绕我国现行的《标准化法》《港口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

2.3.2系统完整原则

港口承担着货物装卸、仓储、中转等多种物流功能,涉及术语、方法、技术、服务、产品等多类标准,港口标准体系应覆盖港口生产服务过程中涉及的诸多要素,具备系统性和完整性。

2.3.3科学协调原则

港口标准涉及岸边装卸、堆场管理、水平运输等多种场景下的不同技术,为了实现装卸、仓储、水平运输等环节协同运行,体系内的标准应做到界限清晰、范围适当,内容不重复矛盾,具有一定的拓展空间和发展余地。

2.3.4先进性原则

港口标准应与当前技术的应用水平相适应,并充分考虑未来技术发展趋势和前景,直接反映我国港口优势技术水平和研究成果,为技术发展提供标准化指导。

 

2.4港口标准体系框架

2.4.1 标准化对象

标准化对象一般分为2大类:一类是标准化的具体对象,即需要制定标准的具体事物;另一类是标准化总体对象,即各种具体对象所构成的整体,通过其可以研究各种具体对象的共同属性、本质和普遍规律。同样地,港口标准化对象也分为2大类:一类是具体对象,主要包括港口装备(车辆、装卸输送设备、起重搬运装备等)、港口货物信息(代码、报文)等;另一类是总体对象,主要包括港口工艺和技术、港口运输管理方法等。

2.4.2 总体框架

标准体系的结构关系一般可分为上下层之间的“层次”关系,或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起来的“序列”关系,也可由以上几种结构相结合的组合关系。基于上述构建原则,结合港口行业的特性和需求,提出港口标准体系框架,从基础标准、服务标准、技术标准、产品标准等4方面进行划分,在每个类别下再进行细分,具体见图1。其划分综合考虑了上下层的层次关系、标准化工作重点关注的领域、不同的码头类型、不同的作业环节等要素。

    原创  唐思远 陈智梁克  港口科技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海员路97号外运大楼601、604房


电话:020-83040743

          020-83705629


传真:020-83040241

邮箱:info@gpssa.org.cn

×
×